攻略

生蚝价值被浪费

  • 来源:宇宙观察室
  • 时间:2023-07-09 11:44:39

生蚝已经成为中国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了,而吃完所留下的生蚝壳,中国人更多的时候直接当作垃圾处理。

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却每年却以一吨5000元的价格回收生蚝壳,并倒入海里,他们究竟为何要如此做呢?

生蚝

提起生蚝,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。生蚝,又称为牡蛎、海蛎,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的分布。目前已经发现各种各样的生蚝品种超过100多种,由于数量较多,味道鲜美,过去不少海边人家几乎顿顿都有牡蛎的存在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当然,牡蛎的美味早已经声名远播了,特别是近年来鹰眼学家研究发现,牡蛎是一种食用价值高、营养丰富的水产食物,因此牡蛎食用量也在不断增加。

在中国,很早人们就认识到牡蛎的美味,单纯的捕捞以供食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了,人们不仅开始寻找如何加工让牡蛎更为美味的方法,同时也开始寻找养殖牡蛎法子,像汉朝人们所发明的“插竹养蛎”,就是当时人们养殖牡蛎的方法之一。而太白先生的“天上地下,牡蛎独尊”,更是毫不吝啬对牡蛎这种食物的赞许之情。

不仅仅是在东方,西方国家对于牡蛎的喜爱也尤甚。很多朋友都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中《我的叔叔于勒》一文中,落魄后的于勒叔叔最后从事的便是在轮船上销售牡蛎的工作,而当时人们认为食用牡蛎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贵族行为。

可以说牡蛎这种生物在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中,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,古今的饕客对其口感、味道也是赞不绝口。

当然,受到不同地区的水文、地理环境的影响,各地的牡蛎种类也有所不同,品味口感也有些许的区别。因此,所酝酿出的吃法也有所不同。

例如,西方人讲究原味,多数采用“开壳即食”,讲求一个字“鲜”。而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,煎炸烹煮炖闷炒在牡蛎的身上可以说是齐活儿了。但是无论怎样烹调,对于生蚝的喜爱,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共通了。

再来说说牡蛎的营养,在营养学界对于牡蛎有一句形容词“平民的价格,贵族的美食”,这一方面形容的是牡蛎的价格便宜,另一方面也说明牡蛎营养成分丰厚。

研究显示,牡蛎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%,而且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,是难得一见的营养丰盛的佳肴。根据离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牡蛎肉具有补血滋阴等功效,可治疗虚弱、解丹等疾病。

正因它的美味,在世界各地各大餐馆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这个原本多出现在海边的美味佳肴,在内陆地区的人们也有幸品尝并爱上此等美味。

食用需求量的上升,势必需要更多的捕捞以满足市场需要。近一个世纪以来,由于过度捕捞,加之各地的水污染日益严重,使得生蚝的数量急剧下降。

和外国相比,在中国和悠久的食用历史相媲美的是对于生蚝悠久的养殖历史。随着养殖技术的更迭,我们在海产品养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,技术更为成熟。

在2017年,我国养殖的生蚝数量占据世界总生蚝养殖数量的8成以上,供应国内市场绰绰有余。因此,在中国无论大街小巷,各大烧烤店都可以见到关于它的美味。

当然,可以轻松实现“生蚝自由”这一情况仅限中国。和中国相比,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不那么幸运了。

纽约港曾经是世界上生蚝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,约有10亿只左右的生蚝曾出现在那里,数量是世界总生蚝数量的一半。

然而,这一情况随着纽约港的发展发生了改变。由于纽约港口经济的发展,加之过度捕捞,使得当地的生蚝数量出现了下滑,到上个世纪90年代,人们在此地难觅生蚝的踪影。而原本想用养殖以推动当地牡蛎产业发展的养殖场也先后关闭,曾经一度繁华的“牡蛎之都”也至此落下了帷幕。

为了恢复当地的牡蛎种群,美国可没少在这里下功夫。

近日,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,美国以一吨5000美元的价格,每年都从各地收集牡蛎壳总数约有68万斤,回收之后也不加工,就直接哗哗往海里倒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这样的方式是否有利于恢复当地的牡蛎种群呢?

美国是一个生蚝大国,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,纽约甚至有着“生蚝之都”的美誉。到了19世纪,英法殖民者的到来也将它们食用生蚝的文化传到了美洲。

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,人口的数量的提升,人们对于生蚝的需求量也在陡然上升。和欧洲不同,美洲这片大陆的原住民对于生蚝并没有如同欧洲人一样的狂热。在没有人类驻足的海域里,生蚝在这里自由繁衍,数量众多。

大量的生蚝,让美国人兴奋不已,他们开启了狂热的食用生蚝模式。起先因为数量众多,因此捕捞容易,价格也十分的便宜。那个时候几乎纽约的大街小巷,各大餐厅都在售卖这种廉价且美味的海鲜。

当时有一篇报道就美国人吃生蚝的疯狂详细描述,文章以数字对比的方式,突出了美国人每年所消耗生蚝数量的巨大。

在法国,每个人一年食用的生蚝数量20多个,英国人对于生蚝每年的消耗量大约是每人100多个。到了美国,这个数字直接冲上了600,平均一天接近两个,可见美国人对于生蚝的喜爱程度。

在当时的纽约,几乎到处都是以出售生蚝为主的摊位、推车等,在售价上几乎都是以一分一个,六分吃到饱等促销卖压类标语。这样低廉的价格,对于每年只能赚取500美元的廉价劳工来说,也显得十分的友好。

因此,在纽约人的眼里,生蚝并不是什么名品珍馐,反而是家常便饭。数量多也给了厨房厨艺预留了丰富的空间,据称一位纽约的名厨曾经就出版了一本书,专门就生蚝的烹调方式进行介绍,书本页数竟然高达150多页。

数量就算再多,也经不起纽约人这样的疯狂消耗。在20世纪纽约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性大都市,工业发达下污染问题也在加剧。这样的情况下,纽约地区的水质出现了下滑,生蚝数量也在急剧减少。

到了90年代,纽约周围的海域范围内,已经难见生蚝的影子。这个曾经以生蚝叱咤世界的都市,最终因无蚝可捞宣告“生蚝时代”的终结。

没有生蚝享用是一方面,当生蚝不见踪迹后,更为严重的问题也随着爆发。水质的恶劣导致了生蚝数量急剧下降,同时生蚝数量的减少,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水质的恶化。这样的恶性循环,让纽约地区的海域水质愈发恶劣,海洋生物逐步减少。

为何会有如此的情况呢?这是因为生蚝不仅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,同时在海洋中,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。

调查显示,一只成年的生蚝每年可以精化大约190升的水,这样天然的处理方式,减少了在治理污染方面的压力和成本。

同时,生蚝经常是群体出没,它们会形成一定范围的礁区,同珊瑚礁一样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。

像我们所熟悉的海豚、海豹等水生生物,会为了食物等进入这一海域,让这一区域更加的生机勃勃,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。

不仅如此,纽约港的生蚝还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,即数亿只生蚝所构筑起的牡蛎礁,是低于风浪的绝妙海堤。

位于大西洋西岸的纽约,是世界上飓风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。例如此前的飓风“桑迪”、“艾琳”等,都给当地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。

如果有天然的牡蛎礁石的存在,至少可以削弱一部分的风浪。但没有牡蛎礁所构筑的天然海堤,风浪直击所带来的冲击,纽约人可以说是深有体会。

在这样环境、抗灾等要求下,纽约港亟需一个由数亿只牡蛎组成的牡蛎礁。这一问题最终由一个公益团体发现,后续计划也由该团体完成。它们计划通过这样的周而复始,让当地的生蚝数量恢复倒18世纪的是十亿只。

当然,生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,如果慢慢培育,又不知道到猴年马月。因此,它们想了一个绝妙的方法,首先收集牡蛎壳,并将它们露天放置一年后,此时表面的有机物已经基本去除干净,壳也恢复到了天然状态。

后续工体团体会将这批处于天然状态的牡蛎壳交给当地的高中,由学生们将生蚝的幼体置入壳中,最后进行集中投放。这样的方式,有利于牡蛎的生长。此后,我们就可以经常看到这群人每天都在各处收集牡蛎壳,然后将它们倒入海里。

截至目前,该计划已经完成了3000万只的目标,计划在2035年前后达成该目标。只不过,这一次投放,不再是为了口腹之欲,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起点旅行网版权所有  

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

  

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